科技巨头为何流失AI人才?新创隐形收益成最大诱因

文/钜亨网

随着 AI 热潮持续发烫,全球对於 AI 人才的竞争正变得日益激烈,ChatGPT 母公司 OpenAI 的人力资源部门近来面临不小的挑战,今年以来已失去约 12 位顶尖研究员,当中最受到注意的是共同创办人 Ilya Sutskever 在 5 月 14 日宣布辞职。

随着 AI 热潮持续发烫,全球对於 AI 人才的竞争正变得日益激烈。(图/123RF)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报导指出,人才流失对 OpenAI 并不新鲜,该公司聘请的 100 名 AI 专家,年初迄今约有一半离职。这一情况凸显整个行业一种更广泛的趋势,该趋势也是由 OpenAI 引发。自 2022 年 11 月 ChatGPT 推出以来,AI 劳动力市场彻底转变,技能则是关键所在。

根据 Zeki Research 估计,西方目前约有 2 万家公司在寻求 AI 专家,机器学习的快速发展和潜在技术平台转变改变了雇主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及这些人才的流向,原本集中在科技巨头手中的 AI 人才,开始向更广泛的市场分散。

尽管像微软和 GoogleAlphabet 公司 (GOOGL-US) 这样的科技巨头可能在裁减非工程技术职位,但却积极寻找能理解并开发先进技术模型的顶尖研究人员,这样的专家可能只有几百人,Sutskever 等产业明星因能实现重大突破而受公司重视,因此极具价值,很多人的年薪都达到 7 位数。

更引人关注的是,生成式 AI 大幅改变人才市场的基层结构。根据人力网站 Indeed 数据,目前美国每 40 个软体开发职位中就有一个涉及到跟生成式 AI 有关的技能需求,自去年初以来相关职位需求成长超过 100 倍。

Datapeople.io 共同创办人 Amit Bhatia 表示,ChatGPT 出现前,一家中型科技公司可能只雇用几名 AI 工程师,自 2022 年初至今,涉及机器学习操作 (MLOps) 软体工程职位名单增加一倍。

与此同时,市场对不同类型技能也有更高需求。Adept 共同创办人之一 Kelsey Szot 指出,一些人能迅速掌握 AI 工具的使用,并将其整合创造出新颖而印象深刻的成果。这些人跟固守学术的博士不同,提出的想法可能在学术上不够完美,但能在紧迫期限内解决实际问题,这在竞争激烈的 AI 初创领域中极具价值。

因此,人才流向也在发生改变,Google、亚马逊、苹果、Meta 和微软多年来是主要流入目的地。根据 Live Data Technologies 数据,从 2019 年 1 月到 2022 年 11 月,这五家公司的人才每月平均净增加 168 人,但接下来 9 个月每月都有人才流出。

即便如此,这五家公司仍在增加 AI 员工队伍,从 IBM 和甲骨文等小科技公司挖人才,但这些大型科技公司的人才净流入量仍未回到长期平均水准。这些人才一个主要去向是辉达,还有一些人选择加入更成熟的新创企业如资料库和 AI 公司 Databricks 及 OpenAI。

不过,离开大型科技公司的员工中,仍有大约七分之一选择加入还未推产品或公布计画的「隐形」新创公司。

这些人之所以选择小型新创公司,很可能是因为经济因素。对一个 AI 专家来说,从一家成功企业中获得的股份所带来的潜在收益,可能远远超过大型科技公司提供的薪资和股票期权。研究人员也越来越倾向於解决有意义的问题。根据 Zeki 报告,自 2015 年以来,每年加入医疗产业研究人员数量增加 20 倍。

无论是大型科技公司还是小型新创企业,AI 劳动力供应的成长是个利多。学术界是主要人才来源之一。根据史丹佛大学一项报告,2011 年约 41%AI 博士毕业後选择进入业界,跟进入学术界比率几乎相同,但到 2022 年,选择进入工业界比率上升到 71%,进入学术界则下降到 20%。

对於在全球 AI 行业占主导地位的美国公司来说,从其他国家引进人才是缓解人才短缺的另一个途径。

2022 年 10 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一项旨在放宽移民规定的行政命令,以便让更多 AI 专家能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其他国家政府也在采取类似行动,例如欧盟正计划培训和补贴,中国则打算透过在北京和上海建立 AI 学院等措施来吸引全球人才。

(本文已获钜亨网同意授权刊出)